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引发海外舆论对中国经济的关注。记者梳理外媒声音发现,在依旧关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的同时,有关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也成为报道热点,凸显中国经济对全球影响日益深远。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获得广泛支持”
此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原本是一次例行会议,但中国话题却令这次会议备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会议举行的时机,正赶上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在此次G20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直面问题,向各方介绍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最新情况,并坦言六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发生了三轮调整,其中大多未有国际影响。
同时,针对海外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质疑,周小川也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今年8月11日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他强调,虽然改革后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贬值基础。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称,在G20会议上,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获得广泛支持,中国成功说服多数主要经济体财长和央行行长:人民币贬值和新的汇率安排,是向着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汇率的目标迈出的一步,而不是一项旨在刺激出口的竞争性贬值之举。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德国财长的话说,中国已经在实践自己关于金融市场自由化和稳步推进改革的承诺。“我们相信,它将在这方面继续前进。”
“人们忽视了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
此次G20会议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是一大热点。
针对外界的担忧,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的最新形势,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
而且,楼继伟指出,尽管中国正经历痛苦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但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可喜变化。他强调,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在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红利对冲人口红利的消失,使经济增长保持在7%左右。
对此,不少外媒表示,中国经济正面消息不应被忽视。美国《福布斯》杂志称,误解和夸大就像一群秃鹰,盘旋在中国经济的上方。如果只看媒体报道,我们会认为这个亚洲巨人正在经济灾难的边缘摇摇欲坠。人们忽视了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中国正快速向消费和服务行业转移,海外旅游、电影票房收入和电子商务都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近期的回调并不糟糕,而且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改革措施继续落实,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将会好转。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对重要金属和材料的进口依然十分强劲。文章称,市场对中国判断有误,需求下降被夸大,这是因为人们一直以为中国会以10%的速度无限期增长下去,而直到近期才意识到这不太可能发生。
《经济学人》杂志则将视线投向中国房地产市场,指出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远甚于股市,然而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中国股市暴跌,却掩盖了住房市场回暖的消息。
澳大利亚《时代报》称,参加G20会议的大多数财长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表示广泛支持,他们接受如下观点:北京正在进行一次困难的经济转型——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更多依靠服务业和国内消费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此次G20会议上,不少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路透社援引德国财政部长的话说,G20财经高官一致认为,没有必要为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感到不安。土耳其总理也表示,就中期而言,中国经济每年将增长7%左右。德国央行行长延斯·魏德曼说,他认为中国在履行改革的承诺上“令人感到鼓舞和放心”。
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的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济顾问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5%。中国经济的改变会给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重大影响。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近些年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始终伴随着褒贬不一海外舆论,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就是,世界向东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楼继伟在G20会议上算了一笔账: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从过去的10%左右放缓到7%左右,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30%左右。
在陈凤英看来,一个自信、自强、转型的中国新常态越来越被世界认可。